人无信不立
出处:(1)《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出处:(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读:人无信不立,结合下文意思“车没有牵引是没有办法行走的”,此处应解作: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有什么可以立足于世的东西!
尽管今日之社会虞尔我诈较之往日更甚。然处世立业,诚信还是摆在第一位。
不论古今中外,人之信用,政府,组织的公信力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在商场上尤其如此。
有一个人他敎其孩子怎样看人,他说你别只听人说什么,看他交的朋友就知道他是什么人。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我说还有一点你要看他有没有信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不管他对你怎么好都是假的,他只不过想得到你的信任,因为他有求于你或想从你那里得到好处而已。
一个真正有信用的正人君子他一定是不随便承诺。一但承诺就一定尊守到底,不管是有没交情,是不是朋友。
人无信不立
我就曾经遇过这么一个人。是在一个政治团体中认识的。认识不久就因为一件小事我开始对他有了戒心。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在团体的一位朋友说这个人的公司想登广告,刚好我有位朋友在报舘当营业代表。于是就介绍给他。他登的广告也不在大,一千元不到。但因为我介绍,朋友给了他一个月账期。
广告登后一个月。报舘的收账员找他收钱,结果怎样都找不到他,留了言也不回信。后来负责为他处理广告的朋友亲自打电话给他也是如此;不接电话,不回信。于是朋友急了,来找我,因为收不钱他可是要赔公司的。
由于我和登广告的人也不熟,于是告知另一个介绍的朋友。几经周折才收到了钱。如果没有这位朋友,我看这钱肯定收不回了。而这位朋友恰好是他政治上的上司。可能是他还想依赖他的地位,而不得不给吧。
在商场的朋友一定知道像这个人的行为,在正当商场上个大忌。这样的行为在商场上的解读就是:
(1)公司周转不灵,已经无法还账了,可能要倒闭了。
(2)不正当商人,是专吃人,找人便宜,借东家补西家的旁门左道商人。
第一种情形,对一个正当的商人来说是会影响公司的信誉,进而影响公司的营运。消息一传出去,其他债主马上到,或是减少信贷。比如银行就会发生挤提。因此正当的商人绝不会经易拖人账期。若是真有不得已情况,也会第一时间,在账期未到前向债主打个招呼表达歉意及要求通容。一般债主都会通融,绝不会有不接电话、拒见避债主的事情发生。
不只做大生意的人不会这么做,即是在菜市场营业的小本生意人也不会这么做。因为失去了信用,就没人会供货给你,你还怎做生意。
第二种情形有两种人;一种是以大欺小,对主要的客户,大客户他不敢。但对一些小供应商,或一些看似不会影他生意的就拖、不还,或干脆不还。这是真正小人行为。这等人自以为很聪明,他不知商场如战场,成功的商人讯息都很灵通,不论你欺骗了谁,传了出去知道的人都会对他有戒心。生意路就越走越窄。
后来的观察也证明了我的观察不错。他几乎每天都纠缠在官司及商业纠纷中。最近还听说和著名的黑道老千摃上了,到处叫苦。但平时在人前人后都吹嘘自己的生意有多大多大。这里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