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上这段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一段音乐描述。是对音乐描绘的千古绝句。
声音有两种,一种叫乐音,一种叫杂音。在物理学上说乐音是一种有规则的音波,不管是大、小、高、低、缓、急听起了让人觉得舒服。而杂音是一种杂乱无章高高低低乱跳的的波动,听起来令人心烦气燥很不舒服。
在中国某城市的一场音乐会上,正在演奏的音乐家突然停止演奏,并宣布中止当晚的演出,因为现场有观众的手机响了。这一举动引起了哄动。是的,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乐师用他全部的精神投入音乐演奏中,给突然叮的一声杂音插进来,这位乐师如果还能继续演奏下去,我想他不是已经练成入定的功夫,那就是次级不入流的音乐师。
不要说在中国,其实在马来西亚,也是有很多人不懂听音乐会的规举。常常不是不关手机,就是随意走动,交头接耳。让真正前来欣赏的人极不舒服。
在董教总所举办的325华教救亡大集会上就出现了一点令人很不舒服的杂音。
主办当局相当开明,允许参加者携带自制的布条、标语与会。大部份赴会的团体都很合作,把布条和标语交给工作人员,张挂在大会现场各处。
唯独下面这班小伙子,拿了三条长布条。口中不断念着“救救白小”...“救救白小”。我一听,呆了!白小事件不是已经结束了吗?白小事件虽然经过漫长的八年抗争,是华教痛中之痛。但是在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