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博士
今天(20/11)一早,打开报纸看到封底时,发现右上角有个显眼标题叫“流浪博士”。细看之一下赫然又是台湾问题。其实台湾失业上升的问题由来已久。不止大专生失业,硕士生也要到职训中心受训。现在连博士也失业了。据报导交通大学就曾有200位博士为应征一个电子系教职而争的头破血流。而台南的成功大学一个教职也有20人应聘。
看到这里马来西亚政府的高官们可要乐开怀了。那些喜欢比电话费、比过路费、比水费、比电话费的YB们现在又可大声说:『看吧!台湾连博士都失业了。我们只是几万大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罢了吗!』『Taiwan 算什么,China Man 也不过如此已!』。
自民进党及陈水扁上台以来,本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虽尚未变成小虫,却也已成了奄奄一息的病龙了。陈水扁锁国政策, 长期与大陆蛮干。 造成外资撤离,本土资金出走。才造成今天民不聊生的局面。此外1994年台湾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导至最终撤消大专联考制度,广设大学。是今天大学生泛滥的另一原因。
其实台湾在蒋经国掌政时期的教育制度是相当不错的。就拿大专联考来说基本上保障了(一)入学的水平及入学机会的均等及公平。(二)避免了太激烈的招生竞争。而且制度也非常严格。每年的主考及命题老师都是随机抽取,被抽中的老师都必需马上入营,不得与外界及家人联系,直到考试完毕。出题及印刷考题都在营中完成。营外还有军警把守。而且对犯规的处分也是非常严厉的。因此从来很少发生洩题事件。记得有一年, 那是我大学三年级那年。有位还差一年就退休的女校长被抽中入营当主考,但很不幸的有张考卷不小心被工友夹带出去。幸好考试还没开始,考生不必重考。但这位倒霉的校长却只得自请处分, 最后被记大过差点连退休金都没了。
由于把关严格因而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材。在当时的台湾,考上大学就如古时的书生考中状元一般, 尤其是几所名校名系。如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更是优秀生的第一志愿。如果你是男生又考入医学系,那这生肯定衣食无忧,千金小姐们排着队上门提亲。这不正是中国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真的有点后悔当年没听朋友劝告选择医学系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电系。考上大学也并不表示从此一帆风顺。在国立大专院校最多让你读五年(指一般四年制学系)。五年内若修不完学分就要退学。修读期间如果有连续两学期选修学分不及格达二分之或一学期选修学分三分二不及格都要打包(退学)回家。有人说这未免太严格了吧。但是如果你了解当时的的台湾的经济状况也许你会改变看法。当时的台湾还没成为四小龙, 汇率是1RM=16新台币,还在接受大量美援。但台湾政府还是投入大量资源于教育。每个国立大学的学生,政府每年都要津贴几万元以上,因此学生只要付出很低的学费。以我就读当时而言每学期学费只是新台币3000元(=RM180-)而已。
虽然如此严格, 可是也不是完全铁板一块。对于一些分发不到志愿学系的学生他们还是有机会转系的,但一般只在一、二年级。只要他们所要的学系有空缺,系上会安排他们参加测验,只要通过测验就可转系。我班上就有好几位是由数学系转来的, 其中两位还是女生。此外有些学校设有夜间部,收容那些入学达标,但日间学额无法容纳的学生。此外还有许多私人界的奖学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美国援助,美国出版的外文参考,教科书都不必付版权费。RM10-就可以买到一本精装本的电子学, 星马一带要RM120-一本。我曾经买过一套28本的百科全书只花了RM60-。
只可惜蒋经国死的太早,要不然台湾今日也许不会沦落如此。台湾的政改还没完成。蒋介石时期种下的政治内伤爆发。李登辉的叛变。各种民间诉求风起云湧。教育改革正是这时期兴起。而教育改革的结果是学费高涨。从以前考大学难如登天到后来的考不上大学都很难, 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在民主政治运动泛滥的今天,台湾今天的处境堪可为民主斗士们之鑑。当一个政治运动沦为选票、民众诉求为导向时。实在看不出这个国家会有什么前途,如何富强起来。一人一票就是民主政治吗?就会带来民富国强吗?看看东南亚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民主选举”了大半个世纪,口号喊的震天动地。然而人民依然一贫如洗,命如草芥,男盗女娼。前些时候看到一位香港评论员谈论民主政治,满篇文章只在论述一人一票如何可贵,如何是民主国家的必要性。最后他说不管这个国家的人民教育程度如何落后, 选出如何不堪的政府最终䧟人民于倒悬之境,这也是人民自嚐的后果。但必竟是民主政治, 非常可贵。你说呢?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