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Traffic Stats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隐恶扬善

隐恶扬善这句话出自中庸释义8第六章 舜其大知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称赞舜帝不只有大智慧,而且喜欢亲近民众听取各方言论。隐藏对方的缺点,而宣扬对方的优点。处事折衷不极端。

隐恶的本意是给犯错的人有改过的机会,而扬善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多做好事。这里的“恶”字是指缺点,而不是恶行,坏事。目的在于给有缺点的人改过的机会。

但是现在的人学东西学一半,听话听半句。特别是佛教徒。把这 “恶” 理解成坏事。于是鼓励大家对什么事都不过问。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把所有受害,受压迫者的投诉都当成是说是非的人。不是不理不睬,就是数落来人一番,要不然就是一番因果论把人打发出去了。稍为好心的也许会叫你去求菩萨。

在小乘佛教来说,这是对的;人间的一切都是苦多乐少,都不应留恋。所以有什么甜、酸、苦、辣,是非、过错都一概不理,一心修行脱离轮回。也唯有如此出离之心才能成就小乘阿罗汉果。若果真你有这心那就应远离世俗生活,到荒野地偏人少的地方修行。

但是现在的人,连小乘的门路都没摸到。就挂了个比人还高的大乘招牌,鼓励大家行善积德。学菩萨发愿,什么舍身喂虎,搳肉喂鹰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讲的天花乱坠,好像他就是菩萨再生。

等到有人来求他,他搬出的就是上面所说的那套,数落来人一番,骂人业障鬼。再来就是要人放下,不要纠结了。

只要在人间就有是非。对小是小非,个人恩怨, 人们都鼓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对一些大事大非,影响公众或他人利益的事,如果以小乘佛教徒的思想来对待,那不只害人不浅,也是在鼓励干坏事。

例如在一群人中,有个私德很不好的人。自私,喜欢骗人,所做的每一个事业都几乎打上官司。我想最好就是把这个人赶走,以免其他不知就里的人被影响受害。如果没有办法赶走他,那你最少也要让自己的朋友提防着。我想这并不违背什么道德、戒律。

我本身就是身受这种似是而非思想祸害的人。那年我在霹雳州一个小山城生活。业余也参加佛教活动。我参加的那个团体中有位佛友,长的相貌端正。对人温文懦雅,很有礼貌。出手也大方,常常请佛友喝茶。对佛教也是毕恭毕敬。他在这个组织里活动比我久。

但是他有个缺点。当佛教作筹款活动,他常常把票券拿去后久久不归还。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也不结账。但他的这个缺点 (包括其他缺点) 却从来没人告诉我。包括介绍我入会的人。

后来就和他一起去东北部投资烟草种植。结果不只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赔掉了一辆买不到一年的新车。后来才得知这个人计划多多,做过许多生意却没有一次成功。他的弟弟更大胆,还经常在泰马边界走私,及干非法勾当。

如果當年有人提醒要我注意這個人的人品,也許我不會遭受損失。还好我发觉的早,很快就和他摊牌切断关系。不然损失一定更大。

有些人也许会说,为什么不能这个人教育好。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从小到大受了多少教导和规劝?到出来社会还要作恶,你说他能改变吗?佛尚且不能渡尽众生,一介凡夫,你又有什么能耐?

世界上作大奸事,巨大的贪污犯有那一个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这些作奸犯科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者还占大多数呢?

遇到不合公理,贪污凟职的事都不愿出声。就因为你要 “隐恶扬善” 的功德。我真看不出这有什么功德?

等到发现问题才来应对,就像发现病了才看医生医治一样,效果难测,搞不好要切切割割。所谓防微杜渐。要减少社会的人事公害,要社会安寕。我认为在选领袖时就必应非常小心。对人格有缺失的人,不论其才能多高都不应让他成为领袖。养虎为患,祸害无穷啊。

霹雳州政权变天就是因为三几个道德有问题的议员导至的。还有中途变节的不少反对党议员,都不是因为政治理念改变而变节。甚至他们是不是真有政治理念,人们也不知道。但人们所知道的是这些议员都有私德问题。有因养小三而背上债务的。有因挥霍无度而欠债累累的,有贪财好色的...不一而足。

所以别滥用及乱套 “隐恶扬善” 这句话。在人间就是有是非,有是非就要抑非扬是,尤其是大是大非,关系公众利益的。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