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Traffic Stats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冯京当马凉

一般人都有大意、随意的毛病。习惯了就会变成粗心大意。对待事情得过且过,或会错意做错事,误事误人。

就那辩论和诤论来说吧。很多人都把诤论当成辩论。然后又把它当成交流、讨论。其实它们之间的性质是很不同的。而一般上辩论是正面的行为,而诤论却是不可取的行为。也是不被鼓励的。这里先讲一佛教故事: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目连尊者的弟子与阿难尊者的弟子二人在讨论著:“我们两人的梵呗唱诵,谁较殊胜?”这时,众多比丘听到他们两人诤论不已,便去禀告佛陀:“世尊,有二位比丘在诤论著谁的梵呗唱诵比较殊胜?”佛陀知道后,即请一位比丘去找这二位比丘前来。

两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佛陀后在一旁站立。佛陀问他们二人说:“你们是否在比较谁的梵呗唱诵较殊胜?”二位比丘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可曾听我鼓励争论的开示吗?你们这样与外道梵志有何不同?”比丘们回答:“不曾听佛陀鼓励诤论之法。”佛陀又说:“我从来不曾鼓励比丘们要与谁一争胜负。我所说法是为教化众生而说。

有许多人不明白辩论和诤论是完全两回事。辩论是对一件事有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又不能令大多数人所接受时而进行的有系统争论。

从理论的高度来说,辩论应该是一个批驳谬误,不断加深各方对于事物的认知而逐渐统一观点的过程。简单一点说,往往辩论的结果,都是趋向于正确的认知。

要从事辩论的2方或多方都必需对问题有相当的认识,或者说双方的程度要相当。

而诤论就和辩论完全不同。诤论的人目的就是要压倒对方。或者要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一种傲慢的行为。

有些是持才傲物的傲慢,认为自已很聪明,天下没有他不懂的知识,目中无人。你讲一句他顶一句,或者找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来顶你。其实就是看不起你。

第二种是倚老卖老,为了维持自己的威望、老大的尊严,而死不认输,死要面子。怎样都要找你的缺点,更改你的意见、文字。

很多人就是不要明白这两点的差别。特别是现代一些无知家长和老师,祟拜西方那一套,鼓励学生、孩子多发问。结果拿捏不好,学生、孩子都变成诤论型人物了。蓬事必争,不用大脑。

所以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正常成长,要开发孩子的智慧。不是鼓励他无事不问,钻牛角尖式的争论。而是要他逄事先用大脑想想才发问。

这两种人都是非常可憎的。这种人遇到和他们一样的人就会争的面红耳赤,甚至骂架,打架。最后反目成仇。但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越来越蠢。因为有学识有修养的人都不会再浪费时间去和喜爱争论的人谈。也不会自讨没趣的去指正你的错误。

有些人在讨论问题时为了表现自己,特别是有年青女孩在场时。往往离题,乱扯一通。这样的情形往往就会转变成诤论。有时实在认不住给我痛骂一顿后又转口说,这是交流,讨论嘛。哇操!真要面子,无知到这程度。交流,动不动就要和人家交流,有没有先问问自己拿什么和人交流?什么是交流?不讲了,大家去想想吧。

我的人是很随和的,只要你诚心讨教,我是知无不言,言而无尽。你也可以置疑我的观点,但要合理。

遇到诤论型的人物,我一定退避三舍。以后我都不会再和他讨论任何东西,提醒他任何东西,指点他任何知识。就给机会他去发挥无师自通的才智吧。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