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Traffic Stat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4月24日星期二

我被鬼打

我被鬼打有一位朋友,马来西亚华裔,六十余岁,是一位成功的小商人。不懂华文华语,只会广东话及福建话,其孙子甚至连这些方言也不会。现在已把生意交给了儿子, 过著不愁衣食的退休日子。这位朋友是一位典型的密宗迷,和一班亲朋戚友在吉隆坡搞了间密宗会所,出钱出力自不在话下。对他师父崇敬有加,常常跑到尼泊尔他师父的庙中修行,据说他已修完了四加行*。有段时间因与太太感情不佳, 也曾想到出家;但最终还是没有出成。他常常对那些遇到困难而到会所求助于活佛的人说:"是不是,就是没有修行才有今天!”二年前他又到尼泊尔他师父庙中参加法会。有一天他突然听到一个声音, 要求他给供养,他一时不知所措, 就拒绝了说:"要供养, 你找师父去吧”就是不肯答应。那天晚上他参加法会完毕独自回房休息, 那知一打开房门, 就感到一般力量从背后一推,整个人被推进门内一头撞在床边的墙上。回来马来西亚后他向每个朋友述说这件事。每个都听的津津有味。我则想他真可惜。为什么呢?因错过了一个提升修行的机会。供灵界与人世间的布施供养是大不相同的。除了基本的慈悲心,还有一定的念力定力。如果没有慈悲心你根本不会去布施,如果的念力定力不足, 那所作的供养是无效的。一个修行人能感应到灵体**向他求供养,也就是说你有这个能力他才会向你要。这位朋友不肯施供是什么原因呢?对自已的能力没信心?还是.......???修慈悲与智慧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功。在金刚乘(密宗或真言宗)从入门的四加行到每一本尊的法本,都是以利益众生为前行。例如广为汉藏两地所崇信的观音菩萨,即是以闻声救苦而得名;听到那里有苦难的声音,用他那神眼一看就能解除痛苦,不必苦苦哀求。一位修行人如果连举手之劳的请求都不肯为,...

2007年4月16日星期一

四百元被抢了﹣真业障

四百元被抢了﹣真业障 有一天回家晚了,刚好遇到一位驾计程车的佛友顺道送我回家。这位先生没受过多少教育, 六十岁左右, 单身。听力不良。不懂华文只懂一点英文及华文人方言。一路上他感叹的说驾计程车很受气,钱也赚不多。虽然没赚大钱,但佛祖保佑没有什么碰上警察或交通执法 人员的刁难。话头一转他说他有一位朋友有段时间很潦倒, 他就借给他四百元. 可是一拿过手不久就被歹徒抢走了。他的结论就是业障重的人是不能帮的。正确的说你因为有业障所以是的不到帮助的。如果你曾经在佛教场合出入你就会常常会听 到类似这样的谈话。一遇有问题主持人解决不了(最常见的就是一些久医不愈的奇难杂症)就一把推给了业障。這些言论到是人说呢还是佛说呢?在淨士宗里也常有人在争是带业往生佛淨土呢?还是淨业往生........ 你说呢?在你回答这问题前请详阅一遍阿隬陀经。下面是一段节录自大智度论的故事:.......... 释迦文尼佛本身,作大医王时,疗一切病,不求名利, 为怜悯众生故.病者甚多, 力不周救, 忧念一切而不从心, 懊恼而死,即生忉利天上。自思惟言:我今生天但食福报,无所长益。即自方便, 自取灭身,舍此天寿,生娑伽陀龙王宫中为龙太子。其身长大,父母爱重, 欲自取死,就金翅鸟王,鸟即取此龙子于舍摩利树上吞之。父母号咷, 啼哭懊恼。龙子旣死,...